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一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(MIT)的研究揭示,使用大型语言模型(LLM)不仅减少了大脑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活跃度,还对之后的认知表现产生了持续的负面影响。
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实验,邀请少量参与者围绕多个主题撰写文章。这些参与者被分为三个小组:第一组可以使用AI工具,具体选用了ChatGPT(研究者认为其表现与其他同类产品相近);第二组允许使用Google搜索;第三组则完全不借助任何技术手段,仅凭自身思考完成写作。
实验过程中,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脑电图(EEG)监测,用于衡量他们在执行任务时的大脑活动状况。结果显示,不同组别的神经连接模式存在差异,说明大脑在处理任务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。获得技术支持越少的小组,大脑活跃程度越高。其中,“仅用大脑”组的大脑灰质活动最为强烈,而使用AI辅助的小组大脑活跃度最低。
此外,研究还评估了一个称为“认知所有权”的概念——即作者能否准确回忆并总结自己创作的内容。结果发现,使用AI帮助越多,这种认知所有权越弱。依赖LLM的学生往往难以有效回想或引用他们所写的内容。同时,该组产出的文章在风格和结构上趋于相似,显示出较低的个体差异性。
不出意料的是,使用搜索引擎或AI工具的参与者在视觉皮层区域表现出更强的活跃性,这表明他们更多地关注外部工具提供的输出内容。

使用习惯对认知的持续影响

在多轮写作任务结束后,研究人员重新组合了参与者为两个新群体:“从大脑转向LLM” 和 “从LLM回到大脑”。前者指的是最初独立完成写作任务、后来开始使用AI的个体;后者则是早先依赖AI,之后改为独立完成任务的人。
分析指出,“从LLM回到大脑”的参与者显示出了较弱的神经连接性和较低频率的α、β波活动;相反,“从大脑转向LLM”的参与者则展现出更高的记忆激活水平,并显著调动了枕-顶叶及前额叶等与认知整合密切相关的大脑区域。这意味着后者的大脑仍在积极整合知识与经验,而前者似乎已逐渐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。
四个月的追踪结果显示,长期使用LLM的个体在多个维度的表现均不如始终依靠自身思维的对照组,包括神经反应、语言表达以及整体任务完成质量。

研究范围与挑战

虽然这项研究涉及的人数不多,但作者明确表示这是当前样本规模带来的限制之一。未来还需要更大规模且背景多元化的人群参与,才能得出更有统计学意义的成果。尽管如此,在AI应用日益广泛的教育和日常场景中,这一研究提出了一个紧迫话题:过度依赖AI可能削弱人类的学习与认知能力。

启示与建议

如果以AI取代原本需要大脑处理的关键环节——比如思考、整理和归纳信息——那么从长远看,人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会衰退。但如果将AI作为补充工具,在人类已经进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引入其辅助功能,则可能带来更好的效果。
相较之下,使用搜索引擎处于一种中间状态:它没有完全替代大脑的工作,也不像AI那样直接生成内容,但随着像Google和Microsoft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地优先展示AI生成的信息,普通用户如果不加辨别地依赖这些结果,他们的认知参与也可能下降。
MIT的研究团队强调,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,才能全面理解AI技术对人类思维的长期影响。在证明LLM确实带来积极改变之前,这个问题仍充满不确定性。
MIT惊人揭秘:频繁使用ChatGPT写作,大脑活力骤降,思考能力悄然被“偷走”!AI投资惊现“5%金矿”:未来型企业收入翻倍,CEO亲自掌舵才能抢占先机!
Loading...